对话 CESS 联创:代币上线,那些六年磨一剑背后的故事
为暗黑FANS提供最客观的资讯…… diablofans.com.cn
去中心化资料储存堪称区块链领域最具挑战性的技术方向之一,因为资料服务容不得半点差错。
(前情提要:「区块链」这个新创领域:超额回报常被二次开发者收割? )
(背景补充:硅谷银行SVB重生?金融时报:Peter Thiel筹建数位银行「Erebor」,瞄準加密科技新创 )
主持人:Anderson Sima Foresight News 执行主编
嘉宾:Jessie Dai CESS Network 共同创办人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 Anderson,Foresight News 的执行主编。在介绍今天嘉宾之前,我想先分享两个观察。
首先,Web3 自诞生以来就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概念密不可分。目前区块链最主要的应用是作为分散式帐本技术,主要用于交易和资产管理。但如果我们深入观察区块链的生态架构,会发现比记帐技术更底层的是资料层。当前主流的资料储存服务主要由网际网路巨头提供,如亚马逊 AWS、Google云,以及国内的阿里云、华为云等,这些都属于中心化储存方案。
区块链技术之所以能够催生 Web3,正是得益于其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同理,在更底层的资料储存层,去中心化储存的概念也应运而生。中心化储存虽然带来了便利性,但也存在单点故障风险。比如当某个云服务商出现问题时,所有依赖该服务的行业,无论是金融、航空还是运输,都会受到连锁影响。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角,就是在去中心化储存赛道中表现突出的专案 — CESS。非常荣幸邀请到 CESS 共同创办人 Jessie Dai 来到我们的节目。首先请 Jessie 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Jessie:大家好,我是 CESS 共同创办人 Jessie Dai。很高兴来到 Foresight News 的 Space。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从业经历。
我与区块链的渊源始于 2012 年,当时通过可穿戴电子装置的研发团队首次接触到比特币。2013 年底到 2014 年初,我正式进入这个行业,从个人投资者做起,期间接触了大量优秀的公链技术团队,并向许多知名公链创办人请教。虽然我不是技术人员,但我始终坚信区块链是一项具有长远前景的技术。
经历了 2018 年的大熊市后,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进行行业调研,走访了众多技术专家。在普遍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这些真正理解去中心化的技术专家们依然坚信行业的未来。通过调研,我们得出一个关键结论:区块链要真正发展,必须在三个核心领域实现突破 — 去中心化算力、去中心化储存和去中心化内容分发。这三者是构建下一代网际网路的基础设施。
基于当时的认知,我们认为去中心化储存和内容分发是最具商业化潜力的方向。因为资料隐私和主权保护是刚需,而这一领域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正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遇到了另外两位共同创办人 Joseph Li 和 Nick。
我们的技术团队具有深厚积累:Nick 是甲骨文早期核心成员,曾负责市场推广;Joseph Li 是分散式储存和智慧财产权保护专家。自 2019 年创立 CESS 以来,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了六年。
主持人:感谢 Jessie 的精彩的分享,其实里面的资讯量非常大,我给大家简单回顾一下,第一个就是说 Jessie 进入到 Crypto 的时间真的是非常的早,我们现在都可以叫上古时期了,来自 2012 年的这个时候讲到这我稍微插一句嘴,就是说 Jessie 那个时候有没有去挖矿,那时候 ASIC 的矿机出现了吗?
Jessie:确实,在比特币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踩过不少 “坑”。比如曾经跟朋友一起投资过烤猫矿机,也亲身经历过四川水灾导致矿机被沖走的事件 — 我的矿机也在其中。可以说,这个行业早期的各种典型经历我们都曾亲身参与和见证。
主持人:Web3 确实是一个新兴行业,但 Jessie 已经是这个领域的资深前辈了。刚才讨论中提到的 “烤猫”,可能现在很多听众都不太熟悉了 — 这恰恰说明当时接触比特币的群体是多么小众,能知道这些故事的人都是行业最早期的探索者。
Jessie 为我们分享了一个极具洞见的行业观察:Web3 要实现真正的革新,必须在算力、资料储存和内容分发这三个基础层进行重构。这个结构性思考在 2018 年行业寒冬期(当时比特币价格仅 3000 美元左右)就形成了,展现出非凡的前瞻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团队核心成员包括甲骨文早期成员等传统科技领域的专家,这种複合型背景为专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让我们请 Jessie 具体介绍一下 CESS 的专案定位和发展目标。作为去中心化储存赛道的先行者,CESS 有哪些独特的创新点和竞争优势?有请 Jessie 为我们详细阐述。
Jessie:感谢主持人的介绍。随着网际网路和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正面临资料爆炸式增长带来的全新挑战:如何有效管理、储存和保护资料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课题。在传统中心化平台模式下,资料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完全掌握在平台手中,使用者面临着资料洩露、篡改、删除以及隐私侵犯等严重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去中心化储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认为,在数位经济时代,资料就是新时代的 “石油”,而保障资料安全和使用者权益的关键就在于去中心化储存技术的突破。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建立可信的储存系统?是否需要授权?能否实现完全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
去中心化储存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从早期的点对点储存,到 Filecoin 等专业储存协议,再到如今需要实现资料的可存、可取、可用、可分享、可获益。当前储存系统面临的主要瓶颈在于无法提供媲美亚马逊 AWS、Google云等中心化服务的使用者体验,这严重製约了其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
CESS 的定位是打造一个更安全、隐私和高效的资料管理方案。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无线储存和毫秒级执行的 Layer1 公链系统,但更强调作为服务提供商,为企业、政府和个人提供资料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安全透明可追溯的技术,我们致力于为 AI、RWA、DeSci 等企业级应用打造坚实的资料基础设施。
经过六年的研发,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支援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去中心化储存系统。通过加密分层和分片储存技术保障资料主权和隐私,实现资料资源的安全流通和变现,支援资料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同时为 AI 模型间的协作学习提供基础设施,在保护原始资料隐私的前提下实现训练成果共享。我们相信这些技术创新将为未来的资料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真正实现使用者对资料主权的掌控,同时推动 AI 模型间的协同进化。这是 CESS 致力于实现的愿景。
主持人:感谢 Jessie 的精彩分享。通过 Jessie 的讲解,我们深入了解了 CESS 在资料储存层的技术愿景和行业洞察,包括如何实现去中心化储存、资料呼叫机制、资料主权归属等核心问题。这些都与传统 Web2 有着本质区别。同时,CESS 还致力于解决资料效能优化和隐私保护等关键挑战,比如通过零知识证明(zk)技术实现 “资料可用不可见”,确保使用者始终掌握资料所有权。
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这个话题。虽然 Foresight News 此前报导过 CESS 的技术特点,但作为非技术背景的听众,我对一些专业概念仍存在疑问。能否请 Jessie 为我们通俗地解释一下 CESS 的核心技术创新,比如去中心化物件储存技术?这些技术能带来哪些实际效果?与其他去中心化储存专案相比,CESS 有哪些独特优势?有请 Jessie 为我们详细解读。
Jessie:CESS 的技术发展始终坚持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理念。我们认识到纯粹的极客技术虽然具有前瞻性,但在服务大规模商业应用时往往会面临可用性和易用性的挑战。为此,我们开创性地将前端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确保技术创新既能突破边界,又能真正落地应用。
我们的去中心化物件储存(DOS)系统就是这种理念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是技术突破的产物,更是工程思维的结晶。就像亚马逊通过简洁的使用者介面隐藏複杂的后台系统一样,DOS 为使用者提供了极简的使用入口。通过标準化的 API 和 RPC 介面,开发者可以轻鬆呼叫我们强大的底层储存能力。这种设计源于我们深刻的行业认知:真正的技术创新应该降低使用门槛,而不是擡高技术壁垒。
在内容分发领域,我们构建的去中心化 CDN 网路有效解决了传统中心化服务的核心痛点。通过分散式储存架构,我们的系统能够抵御 DDoS 攻击和单点故障风险。结合区块链节点实现的智慧路由优化,可以将视讯缓冲时间减少。
特别值得介绍的是我们的可恢复储存证明技术,通过加密分片储存技术,资料被安全地分散储存在不同节点,确保物理隔离。系统会持续验证资料完整性,自动修复受损副本。结合纠错码和零知识证明的抗欺诈设计,有效防止节点合谋欺诈。即使在极端情况下,比如区域级灾难导致 65% 节点当机,系统也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资料重建。这项历时 6 年研发的核心技术,已经通过多个企业级应用场景的严格验证。
主持人:感谢 Jessie 深入浅出的讲解。确实,技术创新最终要回归到解决实际问题这个本质。现在让我们把视角转向市场竞争。去中心化储存赛道既有 Filecoin 这样的先驱,也有 Arweave 等创新者。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CESS 的差异化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 Jessie 为我们解析 CESS 的独特价值主张。
Jessie:谈到资料服务,我认为在 Web3 和即将爆发的 AI 时代,不能简单地用「储存」来定义。CESS 的定位是提供完整的底层资料服务解决方案,就像 Web2 时代的亚马逊提供整套云服务一样。我们关注的是资料的全生命週期管理,包括可用性、可追溯性、可呼叫性和可变现性。
我们正在牵头制定去中心化储存的标準协议,联合了多所大学和分散式储存领域的专家。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年多。完成后,我们将向各国推广这套标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政府区块链协会的工作,了解各国政府对资料基础设施的需求。
近期,我们的方案与亚马逊的方案一起被推荐给巴林政府,用于其网际网路基础设施重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是通过公链方案获得美国 BMA 评估认证的,而亚马逊是通过私有链方案认证的。这证明了我们技术的成熟度已达到企业级应用标準。
作为 Web3 企业,我们能够调动社群力量,利用分散式资源构建不逊色于科技巨头的网路基础设施。虽然主网尚未正式上线,但当前测试网的服务效能已可媲美中心化系统。我们即将推出 DeCloud 升级版,希望使用者能从中感受到 Web3 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在标準制定方面,我们积极参与香港 DePIN 评估工作,并为美国国会举办的 DePIN 活动提供建议。我们相信,底层基础设施专案需要长期投入,不能仅以短期代币表现来评判。随着 RWA 等概念的发展,资料储存的安全性将愈发重要。近期就有吉尔吉斯斯坦的朋友谘询如何安全储存代表数千吨黄金资产的 RWA 资料。
未来,随着 AI 发展地缘政治变化,去中心化基础设施将面临更大需求。企业需要既能保障资料主权,又能满足区域合规要求的解决方案。这正是 CESS 致力于提供的价值 — 让每个使用者都能安全地掌控自己的资料资产。
主持人:感谢 Jessie 从巨集观到中观的深度分享。让我们回顾几个核心观点:Jessie 认为去中心化储存赛道的发展不能仅侷限于单个专案,而需要站在全球视角,关注各国政府政策和行业演变的整体脉络。随着时代发展,从 RWA 到 AI 大模型,不同领域对资料储存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甚至不同地区也呈现出差异化需求特徵。
基于这样的认知,CESS 积极参与行业标準制定,与多个组织合作推动协议标準化。这就像充电介面或铁路轨距的统一,没有行业共识标準就难以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标準制定是推动整个赛道向前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深入探讨了 CESS 的技术架构、商业模式和行业愿景后,我想请教 Jessie:面对诸多优势,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技术研发的複杂度?商业化落地的难度?还是市场接受度的培育?请 Jessie 从挑战的角度分享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
Jessie:这个赛道确实面临诸多挑战,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维度:
首先是技术开发层面的难度。去中心化资料储存堪称区块链领域最具挑战性的技术方向之一,因为资料服务容不得半点差错。企业级使用者对资料储存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一旦选择某个系统往往意味着长期承诺。这与简单的智慧合约开发完全不同,需要真正具备改变行业格局的技术实力和愿景。
其次是市场推广的複杂性。即使开发出优秀的产品,如何让使用者接受和使用同样是巨大挑战。我们的共同创办人曾参与甲骨文早期市场拓展,深知从产品开发到实际应用需要持续的订製化调整。这种高成本的推广过程要求团队必须具备长期作战的準备,我们已投入 6 年时间,预计还需要 5 年完成底层技术开发。
最后是资金和资源的持续性要求。构建去中心化储存网路需要大量硬体资源投入,包括频宽、储存装置和线上时长等。这不仅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援,更需要社群共同参与建设。当技术遇到瓶颈时,可能长时间找不到解决方案,这对团队稳定性和资金耐力都是严峻考验。
这些挑战决定了这个赛道不适合追求短期回报的团队,而是需要真正具备长远规划和技术信仰的建设者。
主持人:感谢 Jessie 的精彩分享。确实,去中心化储存赛道面临着多重挑战:从技术开发难度到产品适配性,从使用者迁移成本到订製化服务需求,再到市场推广的複杂性和长期投入的资金压力。这些都是需要克服的关键难题。
由于时间关係,我们最后讨论一个相关话题。据了解,CESS 今天完成了 TGE 并在部分 CEX 上线,包括计划登陆币安 Alpha 版块。但在我们 Space 开始前,有讯息称 CESS 推迟了在币安 Alpha 的上线时间。想请问 Jessie,是否方便说明下具体情况?比如推迟原因或新的时间安排?还是说需要等待币安官方的正式通知?
Jessie:感谢主持人的提问。关于 TGE 和交易所上线安排,我们始终遵循与各交易平台的沟通共识。目前确实对部分上线计划进行了时间调整,这是基于专案方与交易所共同协商后的决定。具体时间安排,我们建议以官方公告为準。CESS 团队始终秉持透明公开的原则,任何重要进展都会通过官方渠道第一时间向社群同步。我们理解社群对专案进展的关注,也感谢大家的耐心等待。相信在适当的时候,交易所会发布正式通知。当前团队正集中精力推进主网上线和技术优化工作,确保为社群提供更完善的产品体验。
主持人:今天很多听众都特别关注 CESS 的 TGE 进展,关于交易所的具体安排,建议大家持续关注币安官方和 CESS 的正式公告。让我们回到今天的核心议题 — 去中心化储存赛道的未来发展。正如 Jessie 所分享的,CESS 团队秉持「六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未来还有五年的技术规划蓝图。主网及去中心化储存服务即将上线,诚邀各位开发者、RWA 和 AI 领域的从业者持续关注这个底层资料基础设施的发展。
再次衷心感谢 Jessie 的精彩分享,也感谢所有听众对 Foresight News 的支援。让我们期待下次相聚!最后,有请 Jessie 和大家道别。
Jessie: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抽空参与今天的讨论。Web3 的发展道路漫长而充满可能,虽然这个领域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但我们相信未来还有更多个十年等待我们去开拓。
除了参与市场交易,我建议大家不妨多关注技术创新本身。随着底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必将催生更多突破性的应用场景 — 无论是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通讯系统,还是其他更贴近使用者真实需求的服务。这些创新不仅能为行业注入活力,也可能为各位未来的创业道路带来启发。
让我们共同期待,当去中心化储存等基础设施成熟之时,一个更加开放、自主的数位生态必将蓬勃发展。感谢大家的坚持与探索,相信在 Web3 的演进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遇与价值。
主持人:感谢 Jessie 的精彩分享。正如她所强调的,Web3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推动行业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前提。今天的讨论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去中心化储存赛道的发展前景和技术突破点。
本次 Space 直播到此圆满结束。衷心感谢所有听众朋友的热情参与和支援。Foresight News 将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优质的行业内容,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深度交流。再见!
..:: 版权声明 ::..
- 网站旨在为用户提供资源整合服务,所有数据均由用户上传或发布,并力求提供准确有价值的相关资源。.网站只做相关资源展示没有做具体测试,希望网友自己区分下 。
- 若涉及到侵权违法的链接,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 我们会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和优化以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致力成为一个资源整合平台,提供各种网站资源的下载和能满足用户的游戏资讯。
- 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支持,我们将持续努力提供更好的资源整合服务,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