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游戏攻略>> 林上伦律师专文》AI打败三位律师?别搞错了,这是「律师2.0」的序章

林上伦律师专文》AI打败三位律师?别搞错了,这是「律师2.0」的序章

为暗黑FANS提供最客观的资讯…… diablofans.com.cn

作者:佚名 更新:2025-08-05 收藏本文 作者:

台湾日前发生一起行车纠纷转为暴力冲突,被殴打的机车骑士求助「生成式 AI」撰写诉状,最后成功打赢官司。比特币及虚拟通货发展协会副秘书长林上伦律师解读此事,AI 并不是取代了律师。
(前情提要:AI能翻案?无律师女靠ChatGPT挖500万遗产诈骗、说服法院重启调查
(背景补充:林上伦律师专文》从Harvey跟Lawsnote判决,看AI时代的着作权战争

本文目录

  • 观点一:你的免费谘询,正在成为AI的顶级燃料
  • 观点二:从法律工匠,进化为「案件编排者」
  • 结论:未来属于懂得驾驭AI的法律人

 

近,一则「车祸受害者用AI告赢三位律师」的新闻在社群上引发热议。许多法律同道的直觉反应是:这不过是譁众取宠。毕竟,一个车祸后被打的刑事伤害案件,事实明确,加上有检察官侦查起诉,本就是「必胜局」。

赢了,似乎不能证明AI的威力;输了,那才叫新闻。

然而,如果我们的洞察仅止于此,那就错失了这个案例所揭示的、关于法律行业未来的深刻变革。

仔细解构这位当事人的操作,他并非胡乱将事实丢给AI,而是进行了一系列极其「正确」的步骤。这件事,精準地预示了在AI浪潮下,法律工作者的核心价值,正从「执行者」转向「编排者」。

观点一:你的免费谘询,正在成为AI的顶级燃料

此案最关键的一步,是当事人输入给AI的Prompt(指令),并非个人的片面之词,而是「整合了多位律师免费谘询后的结论与建议」。

这点值得所有法律人警惕:在AI时代,无偿的专业输出,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被「加值」利用。

生成式AI最可怕的能力,在于其高效整合「非结构化数据」,会议纪录、策略笔记、事实陈述,都能被转化为逻辑严谨的法律文书。但AI的产出品质,完全取决于输入的品质,也就是所谓的「Garbage In, Garbage Out」。

一个只会模糊地说「我被人打了,该怎么告?」的Prompt,与一个整合了「数名律师的争点分析、证据策略与请求权基础判断」的Prompt,产出的结果是天壤之别。

换言之,你出于善意提供的免费谘询、你脑中的专业判断与诉讼策略,无形中都成了优化对方AI Prompt的「顶级燃料」。当事人等于是拿着你的智慧,去聘请一位全年无休、成本极低的AI助理。

所以,我必须直言,免费谘询的商业模式已然失效,在未来,每一次专业输出,都是一次极具价值的「Prompt工程」。

观点二:从法律工匠,进化为「案件编排者」

此案的第二个亮点,在于当事人展现了清晰的「分层处理」思维。他懂得将诉状拆解为「事实陈述」与「请求权基础」,并亲自查核法条,以规避AI的「幻觉」(Hallucination)。

这揭示了什么?他懂得一个法律案件的「架构」。 这正是律师专业的精髓所在,也是AI短期内无法取代的核心能力——成为一名「编排者」(Orchestrator)。

当事人带着一个伤害案件上门,我们的价值体现在:

  • 系统性归类: 我们能立刻判断,这涉及刑事伤害罪,并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精準拆解: 我们清楚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与民事侵权的「请求权基础」之间的差异。
  • 架构设计: 我们知道一份合格的诉状,应如何铺陈事实、引用法条、组织论点。 这些深植于我们脑中的知识体系,就是设计案件处理流程的「蓝图」。

在AI的辅助下,律师的角色不再是逐字撰写的工匠,而是运筹帷幄的总指挥。

我们的核心工作将转变为:

  • 问题定义(Define): 将客户混乱的叙事,转化为精準的法律争点。
  • 流程设计(Design): 规划从证据整理、策略拟定到书状生成的完整路径。
  • 任务分派(Delegate): 将设计好的每一个环节,下达精準的Prompt给AI高效执行。
  • 品质控管(Verify): 审核AI产出,验证其正确性,并注入策略性的微调与人性的关怀。

结论:未来属于懂得驾驭AI的法律人

这个案例,不是律师行业的末日警钟,而是转型的序曲。它告诉我们,单纯的法律文字工作,其价值正在被快速稀释。

未来,法律行业的竞争力,将不再取决于谁更会背法条,或谁的文笔更好。真正的赢家,是那些懂得如何将自身专业知识「架构化」,并透过精準的「编排」,驾驭AI这个强大工具的法律人。

掌握「编排者」思维,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在下一个世代的法律服务市场中,掌握无可取代的绝对优势。

来源:收藏本文 点击:88674次 Www.diablofans.com.cn